各学院团总支: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创新竞赛的育人功能,结合挑战杯全国竞赛的总体安排和我校实际,决定统筹开展我校2013-2014年两个年度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现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一)根据团中央等《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中青联发[2012]24号)的有关要求,学校决定于2013年1月-10月举办2013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参加省级竞赛,积极争取入围全国竞赛。(具体方案见附件1)
“挑战杯”竞赛分为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项。2012年,学校举办了“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校共有385件作品参赛,36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华丰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夺得全国金奖。与创业计划竞赛不同的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通过高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来引导和激励同学们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学校决定调整我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内容和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将2014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调整为2014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创意和创业计划竞赛。竞赛分为创意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两个类别。创意竞赛主要以商业创意为主,通常包括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策划创意、广告创意、形象创意、商业模式创意等。创业计划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2.提前半年预热启动,即于2013年5月启动2014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创意和创业计划竞赛校级初赛,征集、指导和遴选学生创意和创业方案。(见附件2)
3.本项竞赛的组织实施暂不另发通知,参照党办[2011]2号《关于转发校团委<关于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的通知》和团发[2011]1号《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两个文件有关精神和要求执行,调整部分请见附件2。
(三)在两个年度期间内,除了组织实施这两项主体竞赛,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吸收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配合主体竞赛,开展各项专项竞赛。各学院也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申报承办专项竞赛或者打造和培育有特色的品牌化的创新竞赛活动。
(四)为了保障挑战杯系列竞赛的开展,学校成立挑战杯竞赛领导小组,校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统筹领导挑战杯竞赛的组织开展。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由校团委书记担任。学校成立挑战杯竞赛组织委员会,保障竞赛组织规范科学有序;成立挑战杯竞赛评审委员会,保障评审工作公平公正。
二、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开展挑战杯竞赛的目的和意义,要从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上来重视这项赛事的实施,以过程导向和广泛参与为目标,引导广大学生主动踊跃参加挑战杯竞赛;发动广大教师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发挥好示范指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学院党政支持,加强领导,充分整合学院内外资源,统筹安排,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奖励激励机制,有力保障竞赛组织实施。
(二)广泛参与,突出重点
各学院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宣传、规划、设计工作,要注重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让更多师生参与进来。注重宣传在挑战杯等创新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上报和推广。
(三)要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1.各学院要结合学院实际,善于总结和提炼学生在社会实践、科研学术、发明创造、创业实践等方面的成果,促进社会实践调研成果、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创业计划等相互转化,要选好题,组好队。
2.各学院要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宣传发动、学生组队、指导教师选配、作品指导和选拔等工作,要精心设计活动方式,抓实抓好各个环节,务求实效。
附件:1.2013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方案
2.学生创意和创业计划方案征集、指导和遴选工作要求
共青团山东财经大学委员会
2013年1月22日
附件1:
2013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方案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参赛资格、作品申报和评审
(一)参赛资格
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
(二)参赛作品要求
(1)以学生为主完成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限本、专科生),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每篇学术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全国竞赛决赛申报日(2013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或研究生作品。
(3)参赛作品须作者本人或竞赛小组集体申报,每件作品需有相关专业一至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推荐,一至两名相关专业专家学者指导,并填写大赛组委会统一印制的《2013年度“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
(4)初赛由各学院完成,参赛作品需经各学院统一组织评审后,由各学院统一推荐复赛作品报送校级竞赛组委会(燕山校区4号教学楼3层校团委办公室)。每个学院选送的作品数量不少于10件。目前招收研究生的学院,研究生作品保持适当比例,不应低于25%。
校级初赛实行作品自查, 学生要签署自查承诺书,申报学院在选送作品时要向校级竞赛组委会签订承诺书, 承诺作品符合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 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 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 将取消参赛资格, 该学院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 从该参赛学院总分中扣除相当于特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 同时取消该学院参评优秀组织奖和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的资格。
(三)评审
校级初赛由各学院组建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校级复赛和决赛由校级竞赛组委会组建复赛和决赛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
评审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其中,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三、日程安排
(一)2012年12月,各学院宣传发动。
(二)2013年1月,学校下发正式通知,
(三)寒假期间,作品完成或进一步完善。
(四)2013年3月25日前由学院组织完成初赛评审并上报复赛作品。
(五)2013年3月底,进行复赛评审,重点作品立项论证。
(六)2013年4月中下旬,入围决赛作品进一步修改。
(七)2013年4月底,校级决赛并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八)6月—10月,争取入围和参加全国竞赛。
(九)11月,表彰奖励。
四、表彰奖励
(一)个人(团队)奖:大赛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通过复赛评审,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各等次奖项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总数的5%、15%、30%和50%,其中,前50%作品参加终审决赛答辩,角逐特、一、二等奖,其它入围终审决赛的作品为三等奖。各类别学生作品获奖数与对应作品入围终审决赛数量成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比例设奖。
(二)优秀组织奖:学校将设立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1座,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若干座。竞赛以各学院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实行团体总分名次排列。
团体总分计算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20分,初赛作品未被学院选送参加校级复赛的每件计5分,通过资格审查的复赛报送未入围决赛的作品每件计10分。获省级奖的作品最终得分=校级奖等次分+全省奖等次分×1.5,获全国奖的作品最终得分=校级奖等次分+全省奖等次分×1.5+全国奖等次分×3。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全国、全省、全校最高等次奖的个数决定团体总分名次,直至计算通过资格审查的复赛报送作品数量。若各项数据完全相同,则名次并列。
竞赛另设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学校将根据各学院“挑战杯”、“优胜杯”获奖情况、团体总分情况、初赛组织和保障情况、作品申报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先进个人名额比例。荣获校级二等奖以上(包括二等奖)作品的主要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附件2:
学生创意和创业计划方案征集、指导和遴选工作要求
在我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总体要求基础上,提出如下有关要求:
一、本次征集分为创意方案和创业计划方案征集两个类别。参赛者可以申报其中一个项目,也可以同时申报两个项目。同时申报两个项目者,项目主题不得重复。
二、创业计划方案征集
1.参赛者自行组成创业计划团队(小组),以团队(小组)形式参赛。参赛团队(小组)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到10人,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组队。参赛作品应该是基于一项产品或服务的商业计划。具体来源有:自己团队提出的概念产品或服务;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团队须向竞赛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其他来源。方案应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能够将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同时能够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计划走入市场。
2.方案征集阶段,需要参赛者提交一份8000字以内的基本方案,须含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应当具备的内容模块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三、创意竞赛
1.本类别竞赛主要以商业创意为主。
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
商业创意通常包括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策划创意、广告创意、形象创意、商业模式创意等等。商业创意可以是一个恢弘的大手笔,也可以是某个细节的智慧之光。
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可以带来无尽的商机,可以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和方便,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财富。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就是源于一个好的创意,如马云在1995年萌生的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 电子商务模式,并起名中国黄页,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之后的阿里巴巴也是源于马云“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创意(商业模式创意)。
2.参赛者可以是个人或自行组成的商业创意团队,商业创意团队的人数原则上为1到10人,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组队参赛。
商业创意具体来源有:自己团队提出的商业创意;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团队须向竞赛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其他来源。
3.商业创意作品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图片、视频、实物等)配以文字形式。字数不限,但以能够清楚解释创意的主要含义为准。
三、各学院在2013年4月底完成征集、指导学生创意和创业计划方案并提交到竞赛组委会。学校竞赛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和遴选,并对优秀作品进行指导,以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